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別讓鐵道古蹟變商場!余晏質詢文化局要求公民參與新美術館規畫!

預算書裡面找不到新美術館或北美二館的預算,質詢文化局長劉維公才發現,原來250萬元本月已發包給當代藝術中心,而且元月底前就會完成初步規畫,也就是說,在三十天內如果我們沒有積極努力,台北機廠很可能就轉變成「新美術館」?!天啊,原本的新美術館也就是北美二館不是規畫在博物館區,怎麼說變就變?1935年的台北機廠裡面有舊鐵道的故事,古蹟即便留下來了,一旁的「歷史建築」怎能挪為他用?重點是,這麼重要的「新美術館」的規畫怎能在還沒有公民參與之下就倉促決策?



上次去會勘台北機廠是兩年多前,當火車車廂透過鐵道慢慢鳴笛進廠時,一剎時彷彿以為我回到了過去,回到那個台灣鐵路初始的1935年,回到那個鐵路工業鳴笛而行的百年之前!我走到羅馬式浴池前,熱水轟隆轟隆響起,蒸氣瀰漫周遭,歷史課本在面前活了起來!這不只是工業近代化活歷史,這是台灣鐵道系統發展的見證,百年之前工程經費高達475萬元的精密的器械工業,火車在這兒每拖行走一步,都彷彿宣告百年前的台灣人生活重現!這不只是古蹟,這更是歷史的見證!

面積17公頃的「臺灣鐵路管理局臺北機廠」位於京華城對面,高峰期曾有5工區17工場,除了4大工區以外,廠區內還有露天大吊車、遷車台、總辦公室與澡堂、籃球場、大禮堂等休憩設施。原有的技工養成所裁撤後已改作文物室使用,這片保存完整的台北機廠完全符合文化資產保存的歷史與活化的價值條件。但,如晴天霹靂般,台北市政府突然一紙公文,要將這塊地變成「豪宅」與「新美術館」及部份商場用地,也就是完整的鐵道歷史即將被切割、重畫、零碎片斷。用點想像力,也許未來這鐵道工廠外圍是咖啡座,也許羅馬浴池隔壁變成畫場展館?一旁則蓋起每坪不只百萬元的豪宅,但,這還稱之為古蹟保存嗎? 


不過,從我調出最新的文件(請看上圖,上圖標題為「新美術館及藝文園區設置地點」 ),才發現台北市政府突然要把這塊土地改為「新美術館」,至於為什麼原本在他處的「新美術館」突然變成是舊鐵道工廠那用?「舊鐵道」原屬「交通」與「工業」古蹟,突然改變成「新美術館」其論述與價值及想法何在?是經歷過什麼樣的創意發想?從文化局與都發局提供給我的文件中,卻看不出其中脈絡!

根據文資法第31條,政府機關策定重大營建工程計畫時,不得妨礙古蹟之保存及維護,並應先調查工程地區有無古蹟或具古蹟價值之建造物。台北市需要更多的美術館、城市博物館,但我們也需要保存百年前的鐵道故事,新美術館與博物館的設立都需要更多公民意見參與!請問文化局長,為什麼新美術館突然變成到台北機廠現址?中間的真正原因與的轉折脈絡為何?公民參與何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